千教网 > 财经 >
1. 生活在“金”的光环之下
大家都知道,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其中霸道的“金”理所当然地排在第一位,“银”紧随其后。大家日常所接触到的,凡是“金”与“银”一块出现时,绝大部分的状况下都是“银”排在“金”的后面。可以说,“银”一直生活在“金”的光环之下。
1.1 奖牌
奖牌是各种各样竞赛的优胜者的一种证明,一般用金属制成。体育竞赛的1、、2、和3、分别对应于金牌、银牌和铜牌,如图1所示。1907年,国际奥委会在荷兰海牙召开的执委会上,正式作出了授与奥运会优胜者金牌、银牌和铜牌的决议,并在随后举行的第4 届伦敦奥运会上正式开始推行。
图1 奖牌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金牌、银牌、铜牌)(图片来自互联网)
1.2 金银花
金银花,又名忍冬,因为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图2)。其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此花既能宣散风热,又能清解血毒,治疗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成效显著,因而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图2 金银花(图片来自互联网)
那样问题来了。金银花明明是是先开的白花(银色),后转为黄花(金色),为何不叫“银金化”而叫“金银花”呢?
1.3 金银馒头
金银馒头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通过和面、发酵、饧发、蒸熟而制成大小一致,暄软细腻的馒头,因其洁白光亮而称为“银馒头”,将一半银馒头放入油锅里炸,因炸得金黄色而称为“金馒头”,合起来就是“金银馒头”,上桌时可蘸炼乳吃(图3)。
图3 金银馒头(图片来自互联网)
同样的问题,既然是先有“银馒头”,后有“金馒头”,为何命名却是“金银馒头”?这可能是缘于对“金”的霸道的敬畏,因而“银”只能屈居第二。
1.4 包括金与银的成语
大家在日常常常会遇见很多与“银”有关的成语,但假如有“金”存在时,大多是金在前银在后。如,金头银面(以金银等饰物装扮得光鲜亮丽)、金窝银窝(指很多花费资金的处所)、金三银四(每年的三4月份都是人才招聘的高峰期)、金紫银青(金紫是指金印章,紫绶带;银青是指银印章,青绶带,指高官配带的印绶,借指达官显贵)、金奴银婢(指服装华丽的奴婢)、真金白银、错金错银、响金白银、金银首饰、金银细软、穿金戴银(穿着打扮贵重华美的服装,形容服装很华丽,图4)等。
图4 穿金戴银(图片来自互联网)
当然,也有例外的状况。比如银屏金屋,就是银在前,金在后。银屏金屋形容极其华丽的住宅和陈设,借指富家大族,如图5所示。
图5 银屏金屋(图片来自互联网)
银作为一种要紧的贵金属,一直给人美好的印象。如,银装素裹与银霜遍地常用来形容冬季雪下过之后漂亮的景色(图6);银花火树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图7);火烛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银河倒泻形容水势磅礴(图8);银钩铁画形容字画笔法刚劲有活力(图9);银钩虿尾指趯法如银钩般的遒劲有力;银钩玉唾比喻别人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图10);银山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银晕星族指很多天体的某种集合;银杯羽化指银质的酒杯像羽毛一样飘上天空,比喻贵重器物被窃,不翼而飞;水银泻地比喻无微不至,极为细密周到,也比喻文笔、动作、攻势等很流畅,一气呵成;玉兔银蟾比喻天上的明月;玉屑银末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珠箔银屏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鹊驾银河指婚配,源自情人节鹊鸟架桥于银河以渡牛郎、织女的故事。
图6 银装素裹(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7 银花火树(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8 银河倒泻(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9 银钩铁画(图片来自互联网)
图10 银钩玉唾(图片来自互联网)
除此之外,在日常,将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称为“银河”,这比西方的Milk Way(牛奶路)愈加生动浪漫;结婚第25年称为“银婚”(Silver wedding),是结婚以后第一个大庆典,已有恒久价值;白发又称“银发”等。
2. “银”也有霸道
2.1 为何叫“银行”不叫“金行”?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是金融机构里面尤为重要的一员。银行的业务分为:(1)以吸收存款的方法,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小额货币节余集中起来,然后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补充货币的人去用。这里,银行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2)银行为产品生产者和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充当支付中介。
金比银贵,人尽皆知。从银行的本源来讲,其实喊金行、柜行、凳行,都不为过。但为何叫“银行”而不叫“金行”?
银行最早出现于欧洲,其英文名字是BANK。从这个词上看和“银”“行”都没关系。追根溯源,当时西方从事货币辨别和兑换的场合条件简陋,办事处只有一条长凳,所以商人称它“Banco”(长凳)。就是说“银行”本意是“长凳”。1694年世界上第一家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是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鼻祖(图11)。“bank”在这里,原意是“存钱的柜子”。
图11 英格兰银行(图片来自互联网)
那样“BANK”到中国如何就叫“银行”了呢?其实,在“BANK”传入中国之前,汉语中就已经有了“银行”这个词,最晚见于南唐(公元937~975年)时期,但古时候的“银行”与现代的“银行”意义不同,是熔铸银锭、打制器皿饰物的金银铺。
“BANK”传入国内时,当时的货币主如果白银。早在西方文明来到中国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钱庄、银号等经营货币业务的商行。“银”字成了货币的代词,而“行”来自商行,所将来来称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公司为“洋行”。
据考证,最早把英文“BANK”译成银行的,是国内广东人邝其照(图12)。根据汉字的意思,“银”是中国历来用的贵金属货币,而“行”比“店”的规模要大,所以把经营货币业务且规模较大的机构命名为“银行”,真可谓是神来之笔。
图12 邝其照像(图片来自互联网)
最早提到银行一词的是1856年(清朝咸丰六年)在香港出版的一本书中谈到了“银行钱票”。国内的首家银行是1897开设的 “中国通商银行”(图13)。1904年清廷户部(即财政部)奏请成立“大清户部银行”,1908年更名为“大清银行”,这是国内的首家国家银行。
图13 中国通商银行壹两券(图片来自互联网)
因为近代汉语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不少词语是从日本输入的,所以有人误以为“银行”一词也是日本人先用,然后再传到中国的,其实并不是这样。
日本人原先将“BANK”译作“金馆”,1870年财政部长伊藤博文在拟议筹设新的金融机构时,看到邝其照的《华英字典》把“BANK”译为“银行”,觉得比他们原译的“金馆”更为适合,于是在1872年(明治5年)发表的《国立银行条例》中沿用了“银行”的名字。
2.2 收银台
收银台作为商场超市所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是客户付款买卖的地方,也是客户在商店最后停留的地方(图14)。
图14 收银台(图片来自互联网)
为何叫收银台而不叫收金台、收款台、收钱台?这是由于在古时候中国老百姓日常银子用得相对于金子要多一些,后来如火如荼的商业往来中流通较广的也是银钱,直到从西方引进“收钱柜”的方法,也是以“收银”命名的。
3. 结束语
在“五金”中,银排名第二;在奖牌中,银牌屈居亚军;在真金白银、穿金戴银等成语中,银几乎都是排在金的后面。然而,仅仅一个“BANK”的汉语名字——“银行”,不是“金行”,更不是“铜行”,足以让“银”可以名声大振,威风凛凛,让亚军也有霸道!
- 上一篇:家庭理财如何避免风险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