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千教网-生活知识百科,百科知识大全,优质生活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千教网-生活知识百科,百科知识大全,优质生活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千教网 > 动物 >

复活灭绝动物要成真?基因编辑培育出长毛猛犸鼠

www.blogdafe.com 2025-03-10 16:35 动物

1993年,《侏罗纪公园》首次将“复活灭绝物种”的科幻概念带入大众视野。三十多年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olossalBiosciences宣布培育出携带猛犸象毛发特征的基因编辑小鼠,将这一科幻情节推向现实。

这群被戏称为“长毛猛犸鼠”的生物,毛发长度是普通小鼠的三倍,呈现波浪状卷曲,甚至皮毛颜色也被调整为金棕色。ColossalBiosciences 公司在基因编辑领域的持续探索,不仅可能改变我们对灭绝物种的认知,还将对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50310085629.jpg

猛犸象模型图(图源:皇家卑诗博物馆RoyalBC Museum)

猛犸象又称长毛象,古哺乳动物,与现代亚洲象关系密切,他们从中新世晚期(大约620万年前)一直存活到全新世(大约4,000年前),在不同时期栖息在非洲、亚洲、欧洲和北美等不同区域。猛犸象是一种耐寒的食草哺乳动物,这意味着它是一种可以在冰冻温度下生存的温血生物。

它体型庞大,移动缓慢,短而紧凑的耳朵可以防止热量散失,由两层厚厚的皮毛绝缘以保持血液温暖,同时保持一定的活跃度,以维持它的迁徙和觅食活动。

猛犸象与现代大象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大且扭曲的象牙,可以用来挖掘和寻找食物。另一个独特特征是背部上脊上大而柔软的团块,位置类似于骆驼,但没有那么大,然而这些团块充满了脂肪,以帮助动物在贫瘠的土地上保持温暖与精力,去度过漫长而寒冷的月份。

小鼠如何“猛犸化”

图片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西伯利亚的冰原。自2011年起,该地区就不断出土猛犸象尸体,2012年发现了一具保存良好的猛犸象尸体,2013年,发现全球第一只雌性猛犸象尸体,之后还发现了保存完整的血液样本、软体脂肪组织、骨髓等物质,让科学家们对于猛犸象的基因组得到了充分地获取研究。

当研究人员将猛犸象DNA与现代近亲亚洲象对比时,发现二者99.6%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但剩下0.4%差异却造就了厚实毛发、脂肪层和耐寒代谢系统这些标志性特征。

图片

图源:ColossalBiosciences

这就像找到了一本失传的古老菜谱,不需要从头编写整个菜谱,复活猛犸象只要把亚洲象这个“基础配方”中缺失的几味调料补上。该团队首先探索了121个猛犸象和大象基因组的数据集,寻找猛犸象与它的表亲分化的地方。

他们专注于影响头发长度、厚度、颜色和脂质代谢的少数基因——这些基因也出现在小鼠身上。然后,使用CRISPR/Cas9的三种基因编辑技术的组合,他们对小鼠基因组进行了八次调整,突变了七种基因。

例如,通过破解一种叫做 FGF5 的基因,该团队创造了具有超长毛发的小鼠,而对 FAM83G、FZD6 或 TGM3 的编辑则产生了卷曲羊毛质地的毛发,而且通过突变某些角蛋白基因(例如Krt25和Krt27),使小鼠毛色改变,呈金色而不是黑色。

图片

北极苔原(图源:ColossalBiosciences)

猛犸鼠的诞生是对大象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够更好地抵御寒冷的第一步,该团队表示有望在2028年让大象生下一头类猛犸小象。

而该公司更大的目标是创造一群类猛犸象的生物生活在北极苔原上,这些生物的生活习惯将促进草原繁荣,重建生态系统,防止北极永久冻土中储存的温室气体解冻和释放,最终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后续还计划复活渡渡鸟、袋狼等灭绝物种。

气候解药还是科学怪物?

图片

图源:ColossalBiosciences

虽然实验团队的愿景很好,但依旧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首先,许多人认为即使猛犸鼠成功诞生,但不同物种之间的适用性不同,而且大象的怀孕周期远大于小鼠,要在短短几年里变成真正的猛犸象仍然很困难。生产一头猛犸象已经够难了,要生产出数百或数千头恢复北极苔原所需的象将更具挑战性。如果研究毫无目的,那么我们只是在实验中生成怪物罢了。

而且即使成功生产出了大量的猛犸象,这些经过改造的生物可能会被其他大象视为怪胎,并被象群中的其他成员拒绝,其能否重新融入自灭绝以来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生态系统中仍是未知,甚至会反过来破坏已有的生态系统。

最后在道德层面上,我们现在并不清楚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全部后果,对于大规模应用仍需保持谨慎态度。在小鼠中起作用的基因变化可能会导致大象异常,从而导致动物痛苦。即使上述都没有问题,我们仍需探讨人类是否有权利干预自然的演化进程?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是否应该通过技术手段逆转这一过程?

图片

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Park)》剧照

抛开争议,这项研究已然播下希望的种子。站在基因编辑的十字路口,人类既手握改写生命剧本的钢笔,也背负着守护自然史诗的责任。就像那些披着史前毛衣的小鼠,既是科技奇迹的见证者,也是警示我们的镜子:在打开潘多拉魔盒之前,我们需要想清楚——我们究竟要创造怎样的新世界?

编译:杨雨鑫

策划:刘颖 张超 李培元 杨柳

审核:邢立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

青年古生物学者

Tags:基因编辑生物灭绝灭绝动物科学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肛肠 电脑鼠标教程 凌一凡 电脑画像教程 人体头皮 京尼平 乐趣 管理办公室 过度 木耳 英伟 寒性 电脑加密教程 常熟 甘性 经络穴位 惠安县 酒精 金钱 材质 接种 移植 惩罚 四楼 副作用 体长 苏州 电脑教程入口 吸湿剂 自考 湖泊 炸油 中华 半身 五色 军事 生态 脘穴 合格证 昆虫 养生之道 粑粑 保鲜膜 家庭理财 猪油 住房 物质 房源 就业 数据 楼市 腹式 功效 玉乃石 冰糖水 复制 2月14日 汉中市 少食 薰衣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