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千教网-生活知识百科,百科知识大全,优质生活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千教网-生活知识百科,百科知识大全,优质生活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千教网 > 生活 >

二十四节气表,24节气顺序表原创

www.eesxj.com 2025-01-15 18:32 生活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节气名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节气日期2.3-2.42.18-2.193.5-3.63.20-3.214.4-4.64.19-4.20夏季节气名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节气日期5.5-5.65.20-5.226.5-6.66.21-6.227.7-7.87.22-7.23秋季节气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节气日期8.6-8.98.22-8.249.7-9.89.22-9.2410.7-10.910.23-10.24冬季节气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日期11.7-11.811.22-11.2312.7-12.812.21-12.231.5-1.61.19-1.21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划分的一年中的二十四个特定时间点。这些节气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指导着农业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活动。

24节气顺序表按照顺序排列,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一、春季的节气

1、立春(2月3-4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虽然寒冷还在,但大地已经开始复苏,蛰伏的昆虫等生物在地下开始苏醒。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开始准备春耕,例如修理农具、积攒肥料等。

2、雨水(2月18-19日):这个节气意味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春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此时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在南方,一些越冬作物开始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提高。在北方,虽然天气仍然较为寒冷,但降水形式的转变也在暗示着大地即将焕发生机。

3、惊蛰(3月5-6日):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实际上,是因为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土壤中的小动物们感受到了温度变化而开始活动。此时,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各种农作物开始播种,比如小麦开始拔节,油菜开始开花。

4、春分(3月20-21日):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农业上,此时正是早稻的播种期,而且春管、春耕、春种也进入繁忙阶段。同时,春分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人们在田野间享受着春风带来的乐趣。

5、清明(4月4-6日):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农业方面,此时是播种高粱、玉米等春播作物的好时机。同时,清明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人们会祭扫祖先坟墓,缅怀先人。

6、谷雨(4月19-20日):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这时候降水明显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非常适合谷类作物的生长。如茶树在这个时候开始采摘新叶,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

二、夏季的节气

1、立夏(5月5-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立夏后,日照增加,气温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例如,小麦开始扬花灌浆,棉花等作物开始移栽等。

2、小满(5月20-22日):小满的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此时,农民需要注意田间管理,防止病虫害,保证作物顺利灌浆。比如,要加强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的防治。

3、芒种(6月5-6日):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这个节气是一个既涉及收获又涉及播种的时节。在南方,人们忙着插秧种稻;在北方,人们忙着收割小麦。这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之一,所谓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4、夏至(6月21-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缩短。此时,气温较高,降水也比较多,农作物生长迅速。但是,高温也容易带来病虫害等问题,需要加强田间管理。

5、小暑(7月7-8日):小暑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这时,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农作物在这个时期生长茂盛,同时,人们也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农业上,要注意灌溉,防止干旱。

6、大暑(7月22-23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但也是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时期。人们需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农作物安全度夏。

三、秋季的节气

1、立秋(8月6-9日):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虽然立秋,但天气依然炎热,这就是秋老虎现象。不过,从物候变化来说,梧桐树开始落叶等现象也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在农业方面,一些早熟品种的农作物开始收获,如早熟的玉米等。

2、处暑(8月22-24日):处暑的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此时,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开始加大。在农业上,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稻谷、高粱等农作物陆续成熟,人们开始收割。

3、白露(9月7-8日):白露是由于天气转凉,清晨时地面和叶子上会出现许多露珠。这些露珠是因为昼夜温差大,水汽在夜间遇冷而凝结形成的。在这个节气,秋季的特征更加明显,候鸟开始南飞,农作物也在进一步成熟。如棉花到了吐絮阶段,人们开始采摘棉花。

4、秋分(9月22-24日):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再次相等。秋分过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在农业上,这是一个重要的收获季节,水稻、玉米等作物大量成熟,人们忙着收割、晾晒、储存。同时,秋分也是播种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好时机。

5、寒露(10月7-9日):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此时,北方地区已经进入深秋,树叶大量脱落,农作物的生长基本结束。在南方,一些晚稻还在收割,同时要做好越冬作物的防寒保暖工作。

6、霜降(10月23-24日):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意味着气温骤降,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华成霜。在农业上,此时大部分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农民开始对土地进行秋耕,为来年的种植做准备。同时,霜降时节的柿子等水果成熟,人们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霜柿。

四、冬季的节气

1、立冬(11月7-8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气温下降,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在北方,河流开始结冰,土地冻结,农作物全部收获完毕。在南方,虽然气温不会像北方那样急剧下降,但也进入了农闲时期。

2、小雪(11月22-23日):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节气,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初雪,但雪量较小。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为牲畜准备过冬的饲料,储存蔬菜等生活物资。在南方,虽然很少下雪,但天气也变得更加寒冷,一些地区开始制作腊肉等传统食品。

3、大雪(12月7-8日):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北方地区大雪纷飞,积雪加厚,对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在南方,偶尔也会出现大雪天气,这会给当地的交通、生活等带来一定的影响。

4、冬至(12月21-23日):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从冬至开始,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开始逐渐变长。冬至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饮食上,北方人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人有吃汤圆的习俗。在农业方面,此时要注意对越冬作物的防寒保暖。

5、小寒(1月5-6日):小寒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之一,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在这个时期,北方的河流封冻得更厚,南方的寒冷程度也进一步加剧。农作物处于越冬状态,人们的生活重心主要放在防寒保暖上。

6、大寒(1月19-21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北方的土地冻得更加坚硬,南方的一些地区也可能出现冻雨等天气。不过,大寒过后,新的一年的节气循环又将开始,人们在严寒中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Tags: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炒面 天气 课程 生物育种 事件 未来 公众 右手上面 冰糖 肉桂茶 内热 呢子 埃及 神门穴 病情 中学 机关 电脑vlog教程 户主 居民身份证 市区 任维 君子兰 你是我 疾病 衣物 游戏 翊军 浓妆 布置 夫妻旅游攻略 返程 深圳市 电脑刷题教程 助学金 豆角 合肥 哈尔滨 我省 开封市 郡王 钱德勒 墨镜 中型车 3D打印 地图 电脑摔坏教程 农业害虫问题 出油 蒙骜 图标 编织天地 活饵 用品 食盐 冰箱 零分 财政厅 银川市 果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