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网 > 科技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古以来,大家大多是通过双眼可感知的可见光来看月亮的。17日上午,国内“爱因斯坦探针”(简称EP)空间X射线天文台,也在中秋佳节期间从太空传回月亮的X射线照片,可以赏析到在X光波段里不同的月亮,这类图像是由EP卫星上的“风行天”X射线望远镜(FXT)获得的,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初次用自己研发的空间望远镜观测得到完整月亮的X光图像。
△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风行天”X射线望远镜所拍摄的月球X射线图像
EP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策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推行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重大任务之一,由中方主导,欧洲航天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航天局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卫星研制。其中“风行天”是EP卫星配置的两个科学载荷之一,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研制。
“风行天”主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勇研究员介绍,太阳发出的X射线能激起的月面元素产生X射线荧光辐射,因为不同元素的X射线特点能量是不一样的,通过研究月面不同能量的X射线图像,可揭示多种元素在月面的分布。然而,这类X射线辐射没办法穿透地球大方层,因此没办法在地面探测到。为此,科学家一般用专门的X射线卫星,在大方层外进行观测。
今年中秋节恰逢月亮处在地月轨道的近地址附近,距地球仅357400公里,因此,此时月亮比普通满月面积约增大14%,而且亮度更高,因而被叫做“超级月亮”,这也是天文观测的好机会。除此之外,今年处于太阳活动峰年,太阳耀斑频繁爆发。当有太阳耀斑发生时,太阳的X射线流量会急剧增高,能谱变硬,月面的X射线辐射也会随之增强。
历史上,只有两颗卫星,即德国ROSAT和美国Chandra,对月面成功进行了成像观测。 “风行天”此次在中秋节这一特别的时间段对满月进行了X射线观测,并成功传回了明确的月面X射线照片,从另一个视角与大伙推荐中秋赏月的乐趣。与国际上在轨运行的其他X射线卫星相比,“风行天”的成像视场非常大,可以把“超级月亮”一目了然。同时,“风行天”拥有较好的X射线能量分辨和较高的有效面积,可以揭示氧、铁、镁、铝和硅等元素在月表的分布。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袁为民介绍,尽管EP卫星的核心科学目的是探测和研究宇宙高能暂现天体,但超强的X射线探测能力使得EP卫星有着广泛的探测目的和应用前景。“风行天”所拍摄的这类月面X射线图像,对拓展月球有关科学研究具备要紧价值。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 上一篇:这份互联网安全科普小知识请收好!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5-31 从浑天仪到“CSST”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