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网 > 生活 >
为知道释量子奇怪的特质,波尔开创性的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然而爱因斯坦极不喜欢这个理论。为了反驳玻尔的不确定性原理,爱因斯坦冥思苦想了不少年,终于在 1935 年 5 月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块,想出了一个可以驳倒玻尔的思想实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EPR 实验”。
这到底是一个哪种实验呢?要想了解它,先要知道点前置常识。第一,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电子有“自旋”的特质(但请注意,所谓“自旋”,并非说电子真的在像陀螺一样旋转,这只不过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属性),而且电子的自旋还有一种特别奇怪的地方:只有两个自由度。譬如说,假如大家从电子的上方察看电子,那样电子要么是自旋朝上的,要么是自旋朝下的。但,假如大家改为从侧面去察看电子,电子就变成了要么是自旋朝左,要么是自旋朝右的。
接下去,物理学家又创造了一个装置,称为偏振器,它可以对电子进行筛选,譬如,只允许自旋朝上的电子通过,或者只允许自旋朝左的电子通过。当科学家们借助偏振器对电子做实验时,出现了一个让人无比诧异的结果:
第一,大家让一个电子飞向这个偏振器,假如通过去了,说明这个电子是自旋朝上的。然后,在这个偏振器后面再放一个同样的偏振器,此时,电子 100% 通过了下一个同样的偏振器,这完全符合大家的预期。假如大家把第二个偏振器换成一个向右的偏振器,电子有50% 的概率能通过 2 号偏振器(由于自旋朝上的电子有一半是自旋朝左,有一半是自旋朝右)。实验做 100 次,大约飞过去 50 个,次数越多,就越准确。
下面,大家就要见证让人感到无比怪异的重点实验了。大家在后面再放一个向上的 3 号偏振器。根据正常逻辑,这个电子应该百分之一百地通过 3 号偏振器,但让物理学家们暴跌眼镜的是,实验的结果是,这个电子仍然只有 50% 的概率通过 3 号偏振器,尽管 3 号和 1 号都是上偏振器。
这意味着:不可能在两个不一样的方向同时测准电子的自旋态!
看到如此的实验结果啊,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高兴坏了。玻尔觉得,这是电子不确定性原理的最好证据,电子本身没有确定的自旋态。在测量之前,电子处在所有自旋态的叠加状况,去追问到底是什么态,对不起,这个问题没意义!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爱因斯坦提出了 EPR 实验:
第一,大家在实验室中制备一对总自旋为零的电子对(这在理论上是大概达成的,只不过当时在技术上还办不到)。
然后,大家让这一对电子分开,蓝电子朝左侧飞,红电子朝右侧飞,让他们离别得足够远,譬如说一个飞到上海,一个飞到北京。大家在北京和上海各放一个偏振器,目前,假设两个电子都通过了偏振器,假设红电子是自旋朝上的,由于总自旋为零,由此可知蓝电子必是自旋朝下的。假设蓝电子通过了右偏振器,即蓝电子是自旋朝右的,那样红电子势必是自旋朝左的。如此一来,大家就确定了红蓝电子在两个方向上的自旋态了。
可见,不是电子有哪些神奇的叠加态,不确定性原理本质上就是由于测量行为干扰了电子的自旋态,只须大家不去测量,它们的自旋态还是确定的!
这个大招太厉害了!让人感觉无懈可击。1935 年,整个物理学界都在关注这个 EPR 实验。当然,玻尔也不会坐以待毙,他在后来反击道:EPR 实验中有一个重点性的假设是不对的,那就是——测量红电子的行为不会干扰蓝电子,测量蓝电子不会干扰红电子。但事实上,红蓝电子处于一种神奇的量子纠缠态中,不论他们离得有多远,只须对其中一个进行测量,立即就会影响另外一个。
这就是著名的 EPR 实验之争。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技出版社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公司
- 上一篇:透骨草的用途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