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千教网-生活知识百科,百科知识大全,优质生活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千教网-生活知识百科,百科知识大全,优质生活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千教网 > 生活 >

科学巨匠后人访谈丨我的爸爸华罗庚:奋斗一生,努力实践生活追求

www.zxhfi.com 2024-10-28 10:24 生活

编者按在科学的浩瀚宇宙中,每一位科学巨匠都如璀璨星辰,照亮人类文明的进程。为传承科学家精神,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北京科协推出《科学巨匠后人访谈》系列文章,通过与科学家后人及科研后辈的深入对话,重新解释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故事。让大家一同聆听科学记忆,探索科学巨匠们不朽的精神遗产。

华罗庚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是中国分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方方面面研究的开创者与发展者,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他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掌握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追忆往事,华罗庚的幼女华密提起了爸爸与清华大学算学系(后改为数学系)的“情缘”,与他在西南联合大学的那段时光。

与清华大学算学系的特殊“情缘”

“我爸爸的研究生涯可以说是从清华大学起步的。”华密回忆道。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可以成立之理由》,引发数学界的哄动。获悉华罗庚的自学历程和数学才华后,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发展者之一,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打破常规,安排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后在1931年夏,让他到算学系做了助理员。这不止是一份工作,更为华罗庚提供了一个学数学、研究数学的好环境。初到清华大学时,华罗庚天天工作、学习的时间都要超越12小时。除去具体负责的整理图书资料、收发文件、代领文具、公告开会等杂务,他还借助工作之余,到算学系旁听多门课程,自学了英语、法语和德语。华罗庚在聚精会神工作

1933年初,即进入清华大学一年半后,华罗庚的才能渐渐被同事们认同。算学系的资深教授郑桐荪曾评价说:“像华罗庚如此有才气而多产的年轻人人,应以全力支持他成功。”当时,算学系已有计划安排他来教授微积分课程。然而,让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人做助理员,已经是破格安排了,如何可能再让他做清华大学这所高等学府的助教呢?为研究这一问题,清华大学特别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对是不是提拔华罗庚成为助教的建议分歧仍然非常大,双方各执一词。

郑桐荪教授力主破格提拔华罗庚,时任算学系代理主任的杨武之也表示了赞成。“清华大学出了一个华罗庚是件好事,不要被资格所限定。”清华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作出了最后的决定。于是,华罗庚被破格提拔为助教,并且从职工系统调入教师系统,开始教授微积分课程。两年后,这个科研和教学的奇才被第三破格提拔为算学系的教员。

转向更深奥的数学范围

“在清华大学的五年时间,是爸爸自学最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华密说,那段时期,他如鱼得水,全身心地在数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进入清华大学之前,华罗庚共发表过6篇研究论文,均是初等数学方面的习作。进入清华大学后,他眼界大开,选择了更深奥的数学范围。彼时,相比海外而言,中国的科学研究相当落后,中国学者写的论文也极少可以在海外的刊物上发表。1934年,在潜心研究两年之后,华罗庚发表了8篇论文,其中有6篇是海外数学刊物。1935年,他又发表了7篇论文,也有6篇是在海外刊物上,而且其中一篇论文还发表在《德国年鉴》上。当时,《德国年鉴》被觉得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数学学术刊物。1936年的上半年,他又发表了6篇论文,其中5篇是在海外数学刊物上。由此,他在数学研究方面获得的成绩,在当时的清华园内引起了更广泛关注。“在清华大学的这5年时间,爸爸在数学研究方面向上跨越了几个台阶。可以说,从那时起,他在数学的海洋中开始了扬帆起航。”华密感慨道,除去他个人的拼搏奋斗以外,这所有也与熊庆来、郑桐荪、叶企荪、杨武之等老一代学者慧眼识英才、热心提携、诚恳帮助是分不开的,更与清华大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用人才的校风有着十分要紧的关系。

遭遇轰炸,险些被活埋

1936年夏,华罗庚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他来到西南联合大学担任教授。上世纪30年代华罗庚与家人在西南联大

在西南联合大学时期,因为物价飞涨,华罗庚的教授薪资很难保持一家生活活,但他为了研究数学,却不想花时间去兼课赚钱。家人口多、底子薄,日子过得举步维艰。华密忆起妈妈曾描述的情景,“那时,只须一发了薪资,她需要立即上街去把一个月要用的柴米油盐全买回来,晚一天去,东西就可能涨价了,这个月的日子就非常难过了。”在昆明期间,日本飞机几乎每天轰炸,大伙被警报催着疲于躲避。天天早早地逃出城,到了傍晚才敢回家。华罗庚只能在郊外的野地里备课、做研究,给学生上课。由于他的腿不好,天天来回的路走得十分艰难,很痛苦,最后只好把家搬到离学校五里地的黄土坡村住下,在离村子不远的山沟里还挖了防空洞。一天,日本飞机来轰炸,他正和助手在防空洞里研究数学。一枚炸弹爆炸在防空洞附近,掀起的黄土把洞口全部盖住。几个联大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把他们挖了出来,两人才幸免于难。“爸爸差一点被活埋的消息传到了学校,经文学院的闻一多先生安排,后来我家搬到离城二十里的陈家营村。”想起爸爸的这次劫后余生,华密到今天仍然心有余悸。搬家后的房屋,是个土木结构的二层楼,下面是灶房、牲口圈和堆房。楼上是一间厢房、两间正房。多年后,华罗庚曾在家书中回忆:“想到40年代的前半叶,在昆明城外二十里的一个小村庄里,全家住在两间小厢楼里,食于斯,寝于斯,念书于斯,做研究于斯。晚上一灯如豆。所谓灯,乃是一个破烟罐子,放上一个油盏,摘些破棉花做灯芯。为了节省菜油,芯子捻得小小的。晚上牛擦痒,擦得地动山摇,危楼欲倒,猪马同圈,马误踩猪身,发出尖叫,而我则与之同作息。”即使生活的条件十分艰难困苦,华罗庚还是于1940年完成了自己最著名的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这篇专著获得了当时民国政府颁发的首次数学奖,还先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多个国家出版,成为几代数论学家常常征引的经典文献。然而,此书的中文版却历经曲折,直到1953年才在新中国出版。

努力实践生活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尚在美国讲学的华罗庚毅然决定舍弃那里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他曾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写道,“为了抉择真理,大家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大家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大家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的出路,也应当回去!打造大家的工作基础,为了大家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进步而奋斗!”

华罗庚一生留下了《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剖析》《数论导引》《从单位圆谈起》《优选学》及《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佳化的数学理论》等多部巨著,150余篇学术论文,与科普作品《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统筹办法平话及补充》等。他开创了“中国数学学派”,并培养出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海量出色学生,其中不少成为了世界级的数学家。在六个子女中,也有一位继承了他的衣钵。“我的二姐华苏学习的就是数学专业。”华密介绍说,二姐是“老三届”高三学生,赶上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的机会,在30岁时考上了清华大学习数学系。毕业后她留校任教,参与研究课题,后被聘为了数学系教授。其他的兄弟姐妹则从事着不一样的工作内容,有做党政工作的、有当大夫的、有搞生物物理研究的,还有当教师的。“尽管在生活的道路上都历程了一些坎坷,但大家都在奋斗着。无论在什么职位上,都在努力地工作着,没辜负爸爸对大家的期望。”华密表示,“爸爸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我们的专业所长为祖国做出了要紧贡献。他将奋斗一生、努力实践生活追求,演化为大家的‘家训’,也成为了大家家的传家宝。”

制作:北京科协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晶

图片来源:“科普辽宁”公众号

Tags:华罗庚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挂草药 意见 登记 脚背 面膜纸 疫情 伤身 分辨 刘润 体育局 经济 密泽 泡茶 杀意 刘和 景区车辆租赁 电子 保定 服务平台 banff旅游攻略 原件 昌平区 奶茶 施肥 恐龙化石 是指 银耳汤 煤气炉 消毒灯 惠安县 印度 芋头 导致 石门 电脑填字教程 名额 ssr教程电脑 韩国电影门锁 海参 盛装 二氧化碳 朱见深 沙拉 水面 外戚 布置 哈尔滨 毒素 审美观 上传照片 创造力 枝芽 莲子 病毒性 助学金 曹操 江北 氛围 风湿病 修复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