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千教网-生活知识百科,百科知识大全,优质生活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千教网-生活知识百科,百科知识大全,优质生活百科知识分享网站

千教网 > 生活 >

蚊子为何“专叮”登革热患者?我国科学家发现病毒操控的“气味诱饵”

www.huibangka.com 2025-05-22 16:36 生活

当登革热患者高烧不退时,皮肤竟会释放一种“特殊香水”,让蚊子像被磁铁吸引般蜂拥而至。清华大学程功团队在《细胞》发表的研究揭开了这一诡异现象:黄病毒会“策反”人体皮肤细菌,生产名为苯乙酮的化学物质,将感染者变成移动的“蚊子食堂”。这项发现不仅解释了热带地区疫情暴发时“越病越招蚊”的怪象,还提供了阻断传播的新武器。

病毒与细菌的“合谋”

蚊子如何精准定位感染者?研究团队用三通道嗅觉仪实验发现,感染登革热的小鼠对埃及伊蚊的吸引力提升30%,而健康小鼠几乎“无人问津”。进一步分析显示,关键信号并非体温或二氧化碳,而是皮肤挥发的苯乙酮——这种物质在感染小鼠体表的浓度是健康个体的4倍,如同为蚊子亮起“开饭指示灯”。

更精妙的是,苯乙酮并非病毒直接制造,而是皮肤上的芽孢杆菌(如弯曲芽孢杆菌)被病毒激活后的产物。通过基因测序,团队发现黄病毒会抑制皮肤细胞分泌抗菌蛋白RELMα(相当于人体自带的“细菌除草剂”),导致产苯乙酮的细菌疯狂增殖。“病毒就像黑帮头目,给细菌发放了‘经营许可证’。”研究者形象地解释。

维生素A:按下细菌“暂停键”

如何打破这个致命循环?团队尝试用维生素A衍生物异维A酸治疗感染小鼠,结果发现其皮肤RELMα水平恢复后,苯乙酮浓度骤降70%,蚊子叮咬频率减少45%。这相当于用“微生物园丁”修剪失控的细菌群落,让感染者从“活体诱饵”回归“隐身模式”。

该策略在现实场景中初显成效。在东南亚某登革热高发区,口服异维A酸的患者体表苯乙酮浓度下降65%,家庭内蚊子密度同步减少40%。不过研究者提醒,过量服用可能导致皮肤干燥,需在医生指导下精准控制剂量。

基因剪刀VS蚊子“GPS”

除了改造宿主,团队还瞄准了蚊子的“导航系统”。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蚊子感知苯乙酮的嗅觉受体(Orco基因),实验室数据显示,基因改造蚊子的叮咬偏好度降低80%,且生存能力不受影响。这相当于给蚊子戴上了“嗅觉口罩”,使其对感染者的气味信号“视而不见”。

不过,大规模释放基因编辑蚊子仍需谨慎。研究者表示,目前正在封闭生态系统中测试种群替代效果,避免对生态链产生未知冲击。

电子鼻:3小时锁定潜在感染者

这项研究还催生了新型诊断工具。基于苯乙酮检测的电子鼻设备已在巴西试点,准确率达92%,比传统血液检测快3小时。未来在机场、医院等场所部署这种“气味雷达”,可快速筛查潜在感染者,筑起疫情防线。

Tags:科普登革热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tag
龙月 应酬 加州理工学院 罗汉果汤 皮质激素 环境污染 太原 粳米 房贷 地图舌 营养不良 饺子 散养 传播途径 食用油 海棠花 泡茶 市场 蕨菜 删除电脑教程 BBM电脑版教程 血污夜之仪式 花粉过敏 大热门剧情 电脑ps最全教程 邋遢 通票 微生态 景区车辆租赁 冬瓜 冰糖水 招生录取 化的教育方案 乐电脑教程 侧枝 做法 城南 高中 蘑菇 学历 boston旅游攻略 三国群英传8 进食 资格 海参 客厅 选项 额度 申请 分析 淋水 计算 用人单位 维生素b6 机动车 部门 树木 蒙恬 可乐 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