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网 > 生活 >
春捂是初春时期的一个养生保健要点,这时天气还是比较冷的,气温变化波动比较大,人体一下子非常难适应,这时就需要春捂。春捂一般重点捂下半身,这时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用途。
春捂是捂上还是捂下
春捂重在下半身。
春捂的主要原则是“下厚上薄”。这是由于中医觉得阳气在上,阴气在下,因此人体下部相对怕冷,而上部相对不怕冷。所以春捂时应该重点保护下半身,如腿部和脚部,同时也应该注意腰后背的保暖。
初春天节,因着凉而患病的人不少,其祸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季节病或旧病复发,特别是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病人明显增多。每年冬去春由来爱美而受凉致病的女人急剧增加;下腹胀痛、月经不调、出血淋漓不尽者大有人在。这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而导致的恶果。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时候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倡导,《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觉得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看法相吻合。所以,春季还是以遵循“下厚上薄”为好。
春捂应该捂什么地方
春捂并非简单的“多穿衣”,“捂”的地方也非常重要。
1.颈项部
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防止风邪侵袭,建议依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
2.腹部
主如果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激励脾胃阳气,尤其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3.膝足部
都说“寒从脚下生”,所以膝足部的保暖也非常重要,春捂着装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不要着急脱。
春捂如何捂
1、把握机会。通常情况下,即便气温回升了,也得多捂7天左右,体弱多病或高龄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假如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比较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从而诱发疾病。总的来讲,春捂要捂到清明时节方可告止。
2、把握气温。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讲,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能不捂了。
3、把握地方。捂的地方讲究“重点”。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 上一篇:“新衣锦还乡”什么人开飞机回家春节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09-09 艾草肚脐贴能不能减肥 艾草肚脐贴有哪些用途
- 2024-09-09 春捂捂哪几个部位 春捂捂的是哪儿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