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网 > 生活 >
说起浙江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用“建德人”来代表的。然而,2004年,一件源于湖州长兴泗安镇的石器,改变了这一说法。
2004年,考古职员在泗安镇采集到一件燧石刮削器,由此发现了七里亭遗址。这场石破天惊的发现,填补了浙江百万年人类史上空白的基础。经古地磁测定,七里亭遗址的最早年代距今约100万年。浙江人自此了解——100万年前,之江大地上就有古人类在繁衍生息了。
一块福地:早期人类的理想栖息地
探访湖州长兴七里亭遗址,是在一个雨后的秋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太湖沿岸的长兴往西,杭长高速与沪渝高速通过泗安枢纽交错穿行,七里亭遗址就在两条高速交汇附近。
“遗址就在前面,距离大家目前的地方,不到百米。”一同前往的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民曾是七里亭遗址考古挖掘项目的领队。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遗址挖掘探方被夹在了高速公路和枢纽匝道之间,大家只能越过高速栅栏和层层绿植观望。“虽然没法走到探方边,但我相信,大家脚踩的土地之下一样有着百万年前古生活活的印记。”徐新民宽慰着没办法抵达遗址探方边的记者。
脚下的土地,百万年前应该是什么样?
“那时候,七里亭遗址周围应该是一片森林茂密、水源充足、食物丰富又能预防水旱侵袭的‘福地’,为早期人类采集渔猎提供着理想的栖息之地。” 徐新民说。
挡住记者一行探访遗址的高速公路,是让百万年前人类遗物与世人相见的契机。2005年,为配合杭长高速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当地正式启动文物勘探调查,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兴县博物馆联合对七里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挖掘。
挖掘的地层剖面 图源:受访者提供
从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考古队员们一层一层剥剔泥土,在遗址上发现了19个地层堆积,挖掘的最深地层达到了距离地表12.5米,共出土了800余件石器。
现在,部分石器存放在长兴太湖博物馆。在现代风满满的建筑物里,大家一眼就能望见百万年前的历史。
手镐、手斧、砍砸器、刮削器……在二楼“实证浙江百万年人类史”展厅,隔着玻璃柜,一个个远古石器安静陈列。徐新民对这类远古遗物如数家珍:“这类石器等于现代人的斧、铲子、刀子和锤子,对早期人类而言,它们可以用来砍砸、切割、锥钻与挖掘等,是让平时生活愈加便利的利器。”
一块石器:精雕细琢中蕴藏科学智慧
这类石器中,隐藏着早期人类什么样的平时?
可能在一个清晨,在七里亭生活的老幼妇孺在林地中采集野果,青壮劳力则手持石器工具,前往不远处的山岗探寻猎物。
可能在山岗上,他们幸运地发现一只破碎的麋鹿骨肉,这是某种凶猛的野兽刚刚饱餐一顿后剩下的“遗迹”。古人类欣喜地将它带回林地里。
可能古人类已经可以用火了。傍晚到来,天色渐暗,他们点燃了火,将白天所获食物用刮削器切割下肉块,用火烤熟,与同伴共享美味。
“那时大地猛兽横行,对远古人类而言,要存活下去并困难。这其中,石器是获得食物和防御猛兽侵袭的要紧工具。”徐新民说,记者的思绪也被拉回。
长兴太湖博物馆内陈列的石器 潮新闻 赵艺乔/摄
这类看着平平无奇的“石块”实则蕴藏了古人深沉的智慧。在长兴太湖博物馆,考古修复专家梅亚龙介绍,要打制石器,找到适合的石材是首要条件条件,而不同工具需要不一样的形状,有了材料,打制时还需要找准打击点,做到稳、准、狠,力道要恰如其分,如此才能打制出称心的石器,“最重要的是用巧劲。”
“这可能是现代人眼中十分笨拙的存在,但古人学会的石器之制造、用技能,却是当时科学的顶峰。” 徐新民说。
“七里亭的古人类对石器的打制、用都有了基本的认知。”同行探访的浙江大学考古学研究生陈嘉鑫颇有感慨,“通过考古,大家得以穿越百万年与古人类‘相遇’,分析这片土地的过往。”
博物馆内,不时有游客驻足,隔着玻璃观望石器。恍惚间,仿佛眼前,百万年前古人类正打制石器,为下一场采集捕猎作筹备……
对话考古学者徐新民
石器中的科技,影响到今天
石器年代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最广泛意义科技的开端。七里亭遗址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800余件石器。经古地磁测定,遗址最早遗存距今可达100万年。出土的石器中蕴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内涵?对现代人类生活,又有什么启示?长兴七里亭遗址考古学者、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徐新民做客本期“浙江文化里的科学”。
问:挖掘七里亭遗址时,怎么分辨出石器的年代?
答:大家主要依据土的颜色、质地、包括物等,区别出土层的文化层,另外依据土层本身的特征,可以初步看出它的年代。石头自己的年代不代表它成为石器的真的年代,所以这件石器打制的具体年代,大家主要依据古地磁测定的方法,进行判断。花了一年多时间,确定这是百万年前的。
取古地磁测年的土样场景 图源:受访者提供
问:远古年代人类为何会很多制造石器?
答:石器的形态体现了人类的思想意图,自然界的普通石头却没附加其他人类意志。
远古人类制作的石器,不是博古架上的摆饰,而是手功能的一种延伸,为了更有效地获得食物、延续生命。看一件石头是否石器,第一要看它是不是顺手,便于抓握、用。重量也要适合,不可以太重,不然拿不动。石器需要辅助人类推行切割、刮削、挖掘、砍等行为,没合理规范的刃部形状,很难胜任。
长兴七里亭遗址出土的刮削器 图源:受访者提供
所以对应需要,人类制作出了刮削器、凹缺器、手镐、手斧、砍砸器等石器种类。譬如刮削器,就是在毛坯较薄的一侧或两侧边缘塑造成刃口,如此才能切割动物肉类、刮削木棒等。
问:石器的出现,蕴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内涵?
答:不是所有些石头都可以被制成石器。当时的大家也运用了肯定的常识去选择合适打制工具的石头。他们挑选硬度在莫氏硬度6~7度的石头,这类石头是在自然界中较容易见到且容易加工成石器。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防止那些易碎或较软的岩石,以确保所选石头可以被有效借助。
古人不只在原址就地取材,也会将适合的石头带回营地再进行加工,防止因不适合或不合适做工具的石头而浪费精力。他们在选择和加工石头时,不只要考虑石头的硬度,还要依据实质需要打制出所需工具的形状和角度。譬如石头没经过刃部处置,就没办法割肉,需要削薄才能达成切割功能。它包括的是最基础的科学道理,对于百万年前的人类而言,这已经是他们的科学顶峰。
问:远古人类的生活工具对现代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答:自然界中没垂手可得的馅饼,远古人类需要自力更生,采集野果、捕猎动物。为了便捷获得食物,人造工具诞生了。
目前人类的所有平时生活行为和技术,都来自于远古时期,人类用的工具,譬如捕鱼、制鞋、缝衣服等活动都有源头可以追溯。这类发现讲解了人类从原始工具用到现代技术演进的漫长经历,展示了人类对自己起源的好奇心与科技进步的势必性。通过回溯遗址,大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自己的来源和进化过程。
- 上一篇:生物育种知多少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0-28 科学万象 看不见的力量:电磁学的奥秘
- 2024-10-28 红色预警! 台风“潭美”残涡引发暴雨,怎么样科学避险
- 2024-10-28 科学巨匠后人访谈丨我的爸爸华罗庚:奋斗一生,努力实践生活追求
- 2024-10-16 “太空格物”“时空涟漪”“宜居行星”“地外生命”……国内发布首个空间科
- 2024-10-13 浅析:在创造科学奇迹的拼图上,大家还缺点什么
- 2024-09-18 瘦子想要科学增重,记住这几个小窍门
- 2024-09-18 “看透了!”中国科学家首拍月亮完整X光片
- 2024-08-28 民政部怎么样回复龙年不适合结婚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