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网 > 生活 >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还记得《钢铁侠》中托尼·史塔克那酷炫的工作台吗?他仅需轻轻一挥手,就能将平板上的内容投射到空气中,并在空气中对它们进行旋转、放大和自由操控。
现在,借用国内科研职员的自主研发,如此的场景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近在咫尺的现实。
2024年的6月22日,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包信和院士就以一种不同一般的方法进行了发言——他没像平常一样拿着演讲稿,而是用了一种“空中成像提词器”,达成了“潇洒脱稿”演讲。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用利器脱稿演讲:空中直接成像,仅正面用户可见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这一场景被视频记录下来并在网上传播后,立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很多网友纷纷感叹,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走进了现实。
能达成空中成像,是一种什么技术?
包信和院士的“空中成像提词器”背后,其实是可交互式空中成像技术。可交互式空中成像技术,又称可交互空气成像技术或可交互全息空气影像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显示和交互技术。
它基于光场重构原理,借助光波导的空中成像办法,通过一种具备负折射功能的新型材料——负折射平板透镜,将原本发散至空间各处的光线在空气中重新汇聚,形成不需要任何实体介质承载的真实三维图像。
这项可交互式空中成像技术的核心主要分为三大块:光源、负折射平板透镜与交互传感器。其中,成像和交互是这项技术的两大重点要点。
成像的核心在于负折射平板透镜,这块神奇的玻璃应用了光场重构原理,可以将发射的光线在空中重新汇聚。
负折射平板透镜原理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从而形成无需介质承载的实像。在物理学中,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一般会分布在光学界面的法线两侧。然而,在负折射平板透镜有哪些用途下,原像和实像却可以在法线的同一侧呈现,就像是在法线的地方又安装了一个反射镜一样,从而形成了大家目前所看到的空中成像。
那样,交互又是怎么样达成的呢?这就需要提到另一个利器——单边红外传感器。它将多组红外激光信号照射到空气中,形成一个感应平面。当有物体进入这个感应平面时,单边红外传感器可以飞速感知并进行指令反馈。因此,大家仅需在空中进行操作,就可以达成与图像的交互。
可交互式空中成像,有哪些应用?
与传统的显示技术相比,可交互式空中成像技术具备显著的优势。第一,它打破了屏幕的限制,达成了真的的无介质成像,使得图像可以悬浮在空中,为用户带来愈加沉浸式的视觉体验。第二,通过一流的交互控制技术,用户可以直接与悬浮在空中的实像进行实时互动,这种非接触式的交互方法不只愈加直观和高效,还防止了因实物接触而产生的交叉感染等问题。
具体的应用也得益于它的优势,譬如,在医院里,病人可以通过点击空中屏幕来达成预约、挂号、交费等一系列操作;在公共设施方面,公共电梯、智慧交通、智慧垃圾房等也都陆续使用了无接触式操作方法,既不影响操作又很大地防止了人体接触,使操作愈加便捷卫生;在工程安全范围,这项技术可有效避免静电尘埃、水渍等原因对精密操作设施的影响,大幅提高了工程作业中的安全性能和效率。
结语
回望过去,一百年前,大家的先辈曾幻想过可视的电话、会飞的汽车和无所不在的机器人;三十年前,大家也在科幻电影中描绘过将来的样子。然而,当大家真的将科幻电影中的画面拿到日常来时,才深刻理解了那句话:“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可能,大家投出的不止是一张张操作界面,更是一个个美好生活的瞬间,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