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网 > 母婴 >
心理门诊,一对爸爸妈妈携带孩子前来……
爸爸妈妈坚定地说:“大夫,孩子在家划伤我们的手,还说不想活了,我看他就是厌学,想玩手机。其实,这孩子就是懒,总玩手机给闹的,只须大家把手机还给孩子,他的情绪就好了。”
问诊期间,孩子有时低头沉默不语,有时默默哭泣,情急之下会大声对抗:“我玩手机也不高兴,我就是厌学,感觉活着没意思!”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孩子是在威胁父母吗?
当孩子发生自残,并且说出“不想活了”这种话,并非单纯地威胁父母或寻求关注,而是一种求助信号,他们可能正在历程紧急的情绪困扰或重压。
每宗自杀事件都是让人沉痛的悲剧,特别当死者还是个孩子时,感到心痛和悲伤的不止是死者的亲朋好友,社会大众亦然。因此,预防孩子自杀不只对家庭极为要紧,也是社会需要优先处置的问题之一。
认识自杀:为何会有自杀念头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有超越 70 万人因自杀死亡(每 40 秒就有 1 人自杀)。2016 年,全球自杀死亡人数达到 81.7 万,自杀是 15~29 岁人群中的第四大死因;中国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NSSI)检出率高达 25%,女孩略高于男孩;《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进步报告(2021~2022)》显示,在中国,14.8% 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 4.0% 是重度抑郁风险群体。
无论遇见的问题是什么,想要自杀的人的感觉和想法总是是类似的。
感觉:悲伤、难过、孤独无助,没期望、没价值。
想法:“我期望能死掉”“我没办法做任何事”“我再也没办法忍受”“我是个失败者”“我是个负担”“没我的话,别的人会过得更快乐”……
关于自杀的误区与真相
误区1. 说到自杀的孩子只不过在威胁或想引起注意
真相:孩子说到自杀可能是在释放求助信号,大家应该认真对待。
误区2. 谈论自杀会引发自杀行为
真相:正确的对话可以帮助有自杀倾向者减轻焦虑,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
误区3. 自杀只发生在特定群体,儿童不会自杀
真相: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有自杀风险,特别是在面对重压时。
误区4. 自杀一般是突发的,没先兆
真相:自杀前,自杀者一般会有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误区5:自杀是个人选择,没办法预防
真相:通过多种手段,如限制自杀方法的可及性、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培养青少年的生活技能,与对有自杀风险的人进行早期辨别和管理等,可以有效预防自杀。
怎么样辨别孩子有自杀先兆?
情绪变化:变得焦虑、抑郁、绝望
行为变化:成绩下滑、兴趣丧失、社交退缩
言语暗示:谈论“死亡或自杀”话题
危险行为:出现自残或冒险行为
赠送物品:无缘无故地送别人礼物
生活事件:历程家庭变故或来自学校的重压变大
怎么样正确回话孩子的上述行为
认真对待:当孩子表明他们在历程情绪困扰时,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言行
开放交流:为孩子创建一个开放、非评判性的交流环境
表达关心:让孩子了解家人和朋友在乎他们,想支持他们
防止责备:防止批评或责怪孩子,以免加剧他们的负面情绪
安全手段:移除家里的危险物品,减少孩子的自伤风险
寻求帮助:准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自杀是可以避免的,避免的第一步就是认真对待孩子的言行。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同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关爱、理解的成长环境。孩子们的成长的道路需要大家一同守护,尽量让他们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温暖与期望,是每个大人的责任,这也是大家内心的阳光和养分。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uicide prevention. 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suicide-prevention/en/
[2]Collaborators GSH, Kumar M, Lorkowski 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suicide mortality 1990 to 2016: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J]. BMJ (online), 2019, 364 (194). DOI:https://doi.org/10.1136/bmj.l94.
[3]陶梦阳,冯龙飞,郭飞,等.中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及影响原因meta剖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3,40(10):1627-1634.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23.10.005.
[4]傅小兰,张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进步报告(2021~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策划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国
监制丨中华医掌握
责编丨董娜娜
审校丨徐来 林林
- 上一篇:压垮“脊梁”的不是“重压”,可能是孩子的姿势
- 下一篇:没有了
猜你喜欢
- 2024-10-10 “晚长”仅需等待吗男生青春期发育延迟的预警信号 莫让青春缺席青春期
- 热点排行
- 热门推荐
- 热门tag